【犍陀罗的读音和介绍】“犍陀罗”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名称,常出现在佛教艺术与历史研究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以下将从读音、含义及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相关信息。
一、
“犍陀罗”(Gandhāra)是古代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和阿富汗东部一带。该地在历史上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尤其以犍陀罗艺术闻名于世。这种艺术融合了印度本土风格与希腊化艺术元素,成为佛教雕塑艺术发展中的重要阶段。
“犍陀罗”的发音为 gān tuó luó,拼音为 Gāntuóluó,其中“犍”读作 gān,“陀”读作 tuó,“罗”读作 luó。在中文语境中,这一名称常用于学术或文化领域,尤其是在佛教史和艺术史的研究中。
犍陀罗不仅是地理区域,也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佛教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作品以佛像雕刻为主,具有鲜明的写实性与装饰性,反映了古印度与希腊文化的交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中文名称 | 犍陀罗 |
拼音 | Gāntuóluó |
英文名称 | Gandhāra |
地理位置 | 古代位于今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部一带 |
文化背景 | 印度-希腊文化交汇地,佛教艺术的重要发源地 |
艺术特色 | 融合印度与希腊风格,佛像雕塑具写实性与装饰性 |
历史时期 |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5世纪 |
语言 | 当地使用的是犍陀罗语(一种古印度语言),与梵语相近 |
重要遗址 | 如塔克西拉(Taxila)、白沙瓦(Peshawar)等 |
影响范围 | 对后来的佛教艺术,如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佛像雕刻有深远影响 |
三、结语
“犍陀罗”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古代文明交流与艺术融合的典范。了解其读音与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佛教艺术的发展脉络及其在世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