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苟言笑的意思】“不苟言笑”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严肃、不轻易说笑,说话做事都比较认真、庄重。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为人正直、态度严谨的人,尤其在正式场合或面对重要事务时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不苟 | 不随便、不轻率 |
| 言 | 说话 |
| 笑 | 微笑、开玩笑 |
| 不苟言笑 | 不随便说话,也不轻易发笑,形容人态度严肃、不苟言笑 |
二、出处与用法
该成语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并非直接出自此句,但其精神与孔子强调的“正己”思想一致。后世多用于形容人严肃、稳重的性格。
- 常用场景:描写人物性格、评价他人态度、文章中塑造严肃形象等。
- 近义词:严肃认真、端庄稳重、正襟危坐
- 反义词:谈笑风生、幽默风趣、活泼开朗
三、使用示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师,课堂上总是板着脸。 | 描述老师严肃的教学风格 |
| 领导在会议上不苟言笑,让大家都感到紧张。 | 表现领导的威严和严肃 |
| 她从小就不苟言笑,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感觉。 | 形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 |
四、常见误区
1. 误以为是“不爱笑”:其实“不苟言笑”更强调“不随便笑”,而不是完全不笑。
2. 误解为“冷漠”:有些人可能将“不苟言笑”理解为冷漠无情,但实际上更多是性格使然,而非情感缺失。
3. 滥用在非正式场合:在轻松的环境中使用此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合时宜。
五、总结
“不苟言笑”是一个具有文化内涵的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庄重”“严谨”的重视。它不仅是一种性格特征,也是一种处世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对他人的看法,也能够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不苟言笑 |
| 拼音 | bù gǒu yán xiào |
| 释义 | 不随便说话,也不轻易发笑,形容人严肃、庄重 |
| 出处 | 《论语》相关思想体现 |
| 用法 | 形容人性格、态度 |
| 近义词 | 严肃认真、端庄稳重 |
| 反义词 | 谈笑风生、活泼开朗 |
| 注意事项 | 不代表冷漠,需结合语境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