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篇阿房宫赋原文】《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是学习古文、理解历史与文学的重要篇目。本文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壮丽,讽刺秦朝统治者的奢靡腐败,进而揭示“骄奢亡国”的深刻道理。
一、文章
《阿房宫赋》以铺陈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阿房宫的规模和奢华,展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强盛与挥霍。作者借古讽今,指出秦朝因过度奢侈、压迫百姓而最终灭亡,警示后人要以史为鉴,勤俭治国。
文章结构清晰,分为三个部分:
1. 描述阿房宫的建造过程及其宏伟规模。
2. 描写宫中生活之奢靡,以及百姓的苦难。
3. 第三段: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发出警世之言。
二、文章核心内容表格
内容类别 | 具体内容 |
作者 | 杜牧(唐代) |
体裁 | 散文赋(骈文) |
出处 | 《樊川文集》 |
主旨 | 借古讽今,批判秦朝奢靡腐败,警示后人以史为鉴 |
结构 | 三段式: 1. 阿房宫的宏伟 2. 宫中奢靡与百姓苦难 3. 秦亡原因与警示 |
写作手法 | 夸张、对比、排比、比喻等 |
语言风格 | 华丽辞藻,气势恢宏,富有节奏感 |
重点句子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教学意义 | 学习古文写作技巧,理解历史教训,培养思辨能力 |
三、文章赏析要点
- 历史与现实结合:杜牧虽写秦代之事,实则借古讽今,反映当时社会问题。
- 情感强烈:文中流露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暴政的批判。
- 艺术手法高超:用词精准,句式工整,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结语
《阿房宫赋》不仅是文学上的杰作,更是历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它提醒我们,国家的兴衰不仅取决于权力的大小,更在于是否能体恤民情、居安思危。作为高中生,应深入理解此文的思想内涵,提升文化素养与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