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分坐文言文加翻译割席分坐文言文加翻译】《割席分坐》是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的一则故事,讲述了管宁与华歆之间因价值观不同而断交的典故。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品德和志向的重视,也反映了人际交往中原则与立场的重要性。
一、原文节选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地,见地有片金,管宁视而不见,华歆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二、白话翻译
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子里锄地时,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看都不看一眼,华歆却捡起来又扔掉。后来他们一起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乘坐华丽车马的人经过,管宁依旧专心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于是管宁割断席子,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三、总结与分析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世说新语·德行》 |
作者 | 刘义庆(南朝宋) |
人物 | 管宁、华歆 |
核心事件 | 管宁因华歆贪财、慕荣而与其断交 |
寓意 | 重义轻利、志趣相投才是真朋友 |
文化意义 | 反映古代士人对道德操守的重视 |
现代启示 | 在人际交往中应注重共同的价值观与原则 |
四、延伸思考
“割席分坐”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批判,更是对友情本质的探讨。真正的朋友,应当志同道合、彼此尊重。如果一方追求名利、背弃初心,另一方选择远离,也是一种清醒与坚持。
这个故事虽简短,但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在现代社会中深思。
结语:
“割席分坐”不仅是历史中的一个片段,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诱惑与诱惑时,要坚守本心;在选择朋友时,要注重内在品质而非外在表象。唯有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与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