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子规总叙什么意思】一、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的一部启蒙读物,全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讲述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其中,“总叙”是整篇《弟子规》的开篇部分,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总叙”共四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弟子规》的核心内容,强调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奋学习等基本道德要求。它不仅是整本书的纲领,也是对读者提出的基本行为规范。
二、《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解释
| 原文 | 解释 |
| 弟子规,圣人训 | 《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 |
| 首孝悌,次谨信 | 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谨慎诚信。 |
| 泛爱众,而亲仁 | 要广泛关爱众人,并亲近有德行的人。 |
| 有余力,则学文 | 在具备良好品德的基础上,再学习文化知识。 |
三、总叙的意义
1. 明确学习目标
“总叙”指出,《弟子规》不仅是为了学习礼仪和规矩,更是为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人格。
2. 强调道德优先
它把“孝悌”、“谨信”放在首位,说明古人重视道德修养远胜于单纯的知识积累。
3. 引导全面发展
最后一句“有余力,则学文”,鼓励人们在打好做人基础之后,再去追求学问,体现了一种“先做人,后成才”的教育理念。
四、总结
《弟子规·总叙》虽短,却涵盖了儒家伦理的核心思想,是整部《弟子规》的精髓所在。它告诉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对于现代人来说,这部经典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品德培养方面,值得深入学习和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