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盛则近谀上一句】一、
“官盛则近谀”出自《资治通鉴·唐纪》,是司马光对唐代政治现象的深刻反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官职显赫、权力膨胀时,身边的人往往阿谀奉承,不敢直言进谏。而“官盛则近谀”的上一句是“君明则臣直”,意指如果君主英明,臣子就会敢于直言进谏。
这两句话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君主与臣子之间关系的动态变化。在明君手下,臣子敢言;而在权臣或昏君面前,臣子多趋炎附势,甚至沦为阿谀之徒。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一语句的背景和含义,以下表格将从出处、释义、上下文关系及历史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资治通鉴·唐纪》 |
原句 | “官盛则近谀” |
上一句 | “君明则臣直” |
释义 | 当官职显赫时,容易招致阿谀奉承;当君主英明时,臣子才会敢于直言。 |
上下文关系 | 表达了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君主的德行对臣子行为的影响。 |
历史背景 | 出自司马光对唐朝政治的评价,反映当时官场风气和士人态度的变化。 |
现实意义 | 提醒为政者应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阿谀所蒙蔽;同时鼓励官员坚持原则,敢于谏言。 |
三、结语
“君明则臣直,官盛则近谀”不仅是对古代政治生态的写照,也对现代管理与领导力具有重要启示。一个明智的领导者能够营造出开放、诚实的工作环境,而一个权力膨胀的组织,则容易滋生虚伪与腐败。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应重视“直谏”与“清正”的价值。